云山战斗,堪称抗美援朝战场上最为戏剧性的一场战役。两支中美双方的王牌部队因为一场误会在战场上正面相遇,双方直到开战后才发现错认了对方的身份。这一场发生在错误时刻、错误地点、错认了错误对手的战斗,却意外地成为了历史上的经典战例。长期推崇强者的日本,甚至将云山战斗列为军事教材,评价道:“志愿军的胜利,归功于他们忠实地贯彻了毛泽东的军事原则。”
作为中美历史上的首次军事正面交锋,这场战斗对世界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尤其是在美军的视角下,云山战斗更是成为了一部展现人性复杂矛盾的血与泪的历史。那么,到底在云山发生了什么,才会让美军如此回避这场战斗呢?
云山位于朝鲜西北部,四面环水,周围是层叠的山脉和茂密的森林。这里不仅是一个战略要地,还是通向温井、昌城、宁边和博川的交通枢纽,而距离北方150公里处便是鸭绿江,江对岸便是中国。1950年11月1日的云山,笼罩在浓厚的烟雾之中,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能见度低至仅十米左右。此前,这一带已经经历了多次小规模的战斗,激烈的枪火引发了森林大火,火势蔓延数日。
展开剩余80%美军第1骑兵师,成立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作为美国军队最为历史悠久的王牌部队,被誉为“美利坚开国元勋师”。在朝鲜战争初期,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曾大言不惭地说:“只要我一只手绑起来,就能打败那些朝鲜人,如果第1骑兵师来朝鲜,你会看到敌人迅速撤退,逃向满洲,之后再也看不到他们。”然而,现实远比麦克阿瑟想象的要复杂,骑兵一师的进攻并未一帆风顺。尽管南韩军队的支持,骑兵一师仍然未能如麦克阿瑟所言那般迅速地战胜敌人,反而一度陷入败退,这使得他们满腔怒火,誓言要在战争中最先突破到鸭绿江。
然而,骑兵一师在抵达云山时,却被突如其来的敌军反击打了个措手不及。
根据韩国国防部的战史记录,战前南韩部队已经获得情报,发现云山和熙川北部有两万名中国军队正在待命。尽管这个情报迅速被传达给了美军,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一些溃逃的南韩士兵报告称中国军队已经参战,并很快会进入云山。然而,第8骑兵团的团长帕尔默对于这一情报并不在意,他一方面相信美军情报部门的消息,认为中国不会轻易参战,另一方面他也看不起南韩军队,认为他们常常把敌人夸大成不可战胜的存在。因此,他对于南韩军队的警告嗤之以鼻,甚至用调侃的语气回应:“中国人?那些黄种人也能打仗?”
然而,当美军侦察机飞临云山并发现了不容忽视的敌军阵列时,帕尔默的轻视瞬间变成了恐慌。侦察报告显示:“有两列长长的敌军步兵纵队正沿小路向东南方向前进,尽管我们的炮弹已经准确落在他们的队伍里,但他们依然前行不止。”这则情报让骑兵一师的司令员盖伊顿时紧张起来,因为他意识到,这支敌军并非在撤退,而是在集结进攻。更让人担忧的是,这支部队显然接到了紧急任务,目标明确,绝不会是盲目撤退的朝鲜人民军,而极有可能是针对“联合国军”的进攻。
随着战斗一触即发,美军的第8骑兵团终于意识到,他们与敌军之间的误会逐渐清晰,面对的并非是南韩的守军,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志愿军第39军已经发起了猛攻,将美军团团围住。
有趣的是,39军此时也并不清楚自己所遇到的敌人。39军的初衷并非是进攻美军,而是要解决驻守在云山的南韩部队。虽然他们得知骑兵一师正在向云山移动,但并未得知美军第8骑兵团已经进驻云山并开始接替南韩部队的防务。因此,当战斗爆发时,志愿军反而误以为敌人正在撤退,错将其当作是撤退的南韩部队,从而决定抓住机会发动进攻。
第39军军长吴信泉接到前线观察员的报告后,立刻做出了果断决定:借敌人撤退的混乱,立即发动总攻。不到两个小时后,志愿军的炮火猛然袭来,随即,39军主力在5点钟发动了全面进攻。很快,美军第8骑兵团便陷入了被包围的困境,志愿军的进攻速度之快,使得美军完全未能做好充分准备。
战斗初期,美军第8骑兵团一度采取了防御反击,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已经完全被志愿军围住。尤其是在东面,南韩第15团在志愿军的首轮进攻中几乎全军覆没,而骑兵一师唯一的退路被彻底封死。接着,遭遇打击的是第8骑兵团的第3营。由于对战局的判断错误,第3营的反应滞后,导致他们在敌军围困之下始终未能及时突围。此时,美军的士兵甚至完全沉浸在混乱之中,毫无准备。
面对志愿军的强力攻势,第8骑兵团的指挥部最终不得不考虑撤退。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未能在及时脱困之前摆脱围困。在所有的努力都无效后,米尔本和骑兵一师的指挥官不得不做出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决定:放弃第3营,撤回全体部队。
发布于:天津市华泰国际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