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中超裁判争议首次惊动国际足联! 一场3-3的平局,两次关键判罚,让中国足协自己都无法定夺,只能将手球判罚的最终裁决权交给国际足联裁判专家。
山东泰山队不再沉默。 面对9月12日与上海申花比赛中主裁判麦麦提江的两次关键争议判罚,俱乐部正式向中足联提出申诉。 这是球队本赛季首次采取此类行动,一场本该精彩的进球大战,彻底变成了对中超裁判公信力的拷问。
比赛第7分钟,刘洋左路传中球直奔申花禁区,皮球明显击中马纳法抬起的手臂后弹出底线。
山东泰山球员第一时间举手抗议,VAR裁判介入核查,但主裁麦麦提江仅与VAR沟通30秒便拒绝观看回放。 慢镜头清晰显示马纳法主动扩张手臂触球,按中超以往尺度这几乎是必判点球的行为。
第17分钟,争议再次上演。 汪海健主罚角球直接旋入球门,但在皮球飞行过程中,申花后卫李可在禁区内明显对泰山队门将王大雷实施了推搡干扰动作。
展开剩余74%王大雷本已做好扑救准备,却因身体被冲撞失去平衡,最终眼睁睁看着皮球入网。 泰山队员集体围堵裁判抗议,经过VAR回看,主裁仍认定进球有效。
麦麦提江的执法记录引发了外界联想。 据统计,麦麦提江执法的12场泰山比赛中,球队仅取得3胜3平6负的战绩。 而上赛季申花主场6-0大胜泰山的比赛,主裁判同样正是麦麦提江。 此类数据叠加本场双重争议,让球迷质疑其执法存在“系统性偏向”。
足球媒体人徐江在社交媒体直接炮轰:“马纳法手球10000%是点球! 中超过去同类动作无一逃罚! ”他更直指裁判组可能“提前串通”,目的就是阻止泰山取胜。 大量球迷涌入足协官微留言要求公开裁判评议流程,甚至调侃“VAR成了掩护黑哨的工具”。
赛后24小时内,山东泰山俱乐部正式向中国足协提交申诉。 俱乐部在申诉函中强调,两次争议判罚并非“尺度差异”,而是直接违背规则的错判,严重损害了球队的合法权益,也动摇了联赛的公平根基。
虽然申诉无法改变比赛结果,但这一举措被外界视为“对不公判罚的正面反抗”。
关于李可疑似干扰王大雷事件,评议组一致认为:王大雷争抢球时向后移动,与已经处于该位置的李可发生接触,后者动作属于“正常保护动作,其性质和程度不构成犯规”。
裁判争议已成为中超联赛的老问题。 2025赛季刚开打,“裁判争议”就冲上热搜。 首轮申花对长春亚泰的比赛中,蒋圣龙一脚踩中对方门将小腿,主裁判看完VAR回放后只给了黄牌。
有网友翻出2024年足协公布的裁判评议案例:山东泰山队进球因VAR介入被判无效,但评议组内部对犯规界定仍有分歧。
VAR技术并未完全消除争议。 在河南与泰山的一场比赛中,裁判顾春含的判罚将一场本该激烈的对决扭曲成充满争议的闹剧。
VAR介入后,顾春含竟耗时五分钟反复观看回放,最终将本在禁区外的疑似假摔升级为点球。 当VAR本应纠偏,却沦为放大裁判误判的工具,中超的公信力被狠狠撕裂。
职业联赛管理方曾表示要“打开裁判天窗”,但现实是每轮比赛后都有新争议。 有资深球迷统计:本赛季前五轮,足协共收到7例俱乐部申诉,评议组只认定1例为明确错判。
当被问及“为何相同动作不同判罚”时,足协工作人员回应:“裁判员对规则理解存在个体差异。 ”
随着申诉事件发酵,“保花说”开始在球迷群体与足球评论圈蔓延。 有媒体人观点认为,本赛季申花在多场关键战中“受益于争议判罚”:此前对阵其他争冠球队时,申花曾多次获得“边界线附近的模糊判罚”。
而类似马纳法手球、李可干扰门将的场景,若发生在申花身上,结果可能会完全不同。
山东泰山队近年来多次就争议判罚提出申诉,但结果大多不理想。 2025年4月,京鲁大战中泽卡的红牌判罚,足协评议认为裁判组判罚正确。 9月5日,足协官网公布了山东泰山俱乐部申诉意见的结果,再次驳回泰山队的上诉。
当中超联赛的焦点从球员技艺转向裁判判罚,当赛后讨论的核心从战术得失变成公平争议,中超联赛的公信力正遭遇严峻考验。 球迷们不再关心精彩的对攻大战,不再讨论球员们的出色表现,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裁判的那些哨声上。
发布于:广东省华泰国际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