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珍先生是一位特殊的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甚至算不上专业人士,他不是医生出身,也不是武术家,也没有牛逼哄哄的传承。他是农民出身,因严重身体问题,20多岁随同乡刘渡舟(也是农民不是著名医生刘渡舟)学习内养功等。也因此走上研究养生功之路。
比起胡耀贞、周潜川这些大师而言,他学习的功法也非常简单,甚至可以说太初级。
然而,他是中国第一个气功疗养院,唐山疗养院发起创办人之一,他是率先使用“气功疗法”,并将其全面应用到临床上。可以说,50年代的气功热研究,刘贵珍先生是重要先行者之一。
刘贵珍先生也不是修行高人,没有玄学套路,只是一个有养生技术,但是一样充满喜怒哀乐有种种缺点的普通人。他没有长命百岁,但是却给普通人——给没有权利、金钱傍身的普通人有了一个健康、尊严生命的自我选择。有很多人受益于其养生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今天就介绍一下他的气功养生原理,给爱好养生,愿意自我努力的朋友一点启发。
一、气功概念解读
刘贵珍先生非常重视古代经典的研究,他整理出来的内养功、强壮功都是基于古代儒释道静坐功而简化发展而来;又根据武术内功、导引、八段锦等整理出按摩保健功和导引行步功。这些方法都是非常简单易学,操作起来不容易有弊病。
刘贵珍先生认为,中国传统养生功法种类非常多,名称也不同,但其共通点是一致的:
以身、息、心锻炼为手段来培养正气,达到养生效果。
刘贵珍先生将这种以培育正气为主的锻炼方法命名为“气功”。
“气”不单是呼吸之气,还是自我培养的正气;“功”,是自我锻炼的结果。
因此,气功锻炼就包含了静坐、吐纳、导引、内功等种种方法。因此后来大学教材将气功分类为,儒家、道家、佛家、医家、武术家等不同类别,即是基于刘贵珍先生的气功观念。
注意,这和后来走偏的种种歪门邪道最大的不同在于“自我锻炼”。
二、气功养生原理之:传统国学解读
气功养生早在20世纪初,日本和欧美已经有不少学者和医家研究。民国时代国内也有很多养生家将科学原理与传统养生功结合起来分析,如静坐法的提倡者蒋维乔先生。民国时期的众多唯识学、禅学研究者也多引入科学理论。
50年代,刘贵珍先生等将这些理论总结为传统中医理论和科学实验两个角度。
第一个角度:传统中医理论
1. 气功能培补元气,扶正祛邪
中医认为气为元气和后天之气,元气即正气,后天之气即宗气、水谷之气、营卫之气、五脏六腑之气等。后天之气可以通过饮食、光照、一般体育运动获得。元气为人生命本源能量,或者说是潜在生命驱动力。元气如何锻炼?《黄帝内经》讲得最清楚:“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这其实并不是单一的精神训练,是包含精气神的整体训练,当然,精神内守是关键点。
2. 气功可调节阴阳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过程是阴阳相对平衡的结果。近年来西方也强调平衡理论。 刘贵珍先生总结《黄帝内经》理论,认为调理健康即调理阴阳平衡,所谓阴平阳秘。而气功调理即是阴阳平衡的调理,即乾下坤上,所谓阳在下,阴在上。常规的意守丹田、命门即是心肾相交,阴阳平衡之法。《道德经》讲“虚其心,实其腹”是也。虚其心即冥其心,无思无虑;实其腹,即意守丹田,心系一处,精神内守也。
3. 气功可通经活络、调和气血
刘贵珍先生他们通过实际案例证明,练习气功可以通经活络:可明显观察到经络传感明显以及显著的经络内循环现象。练到一定程度,体内气血运动发生调节性改变,四肢末梢发胀,微循环改善,局部温度增高等。通过“心息相依,以意领气”训练,可以轻松做到意到气到某个部位。
4. 气功养生的整体观念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气功养生也强调整体观念,而不是单纯地强调某个方面。这也是刘贵珍内养功除了静功还需要一些动作锻炼配合,效果更好。
三、气功养生原理之:现代科学解读
第二个角度:现代科学对气功养生的研究
1. 气功养生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气功养生和普通体育锻炼最大的区别在于意念引导,这个意念引导不是强烈的思考控制,而是去除杂念走向恬淡虚无的入静。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入静可以很好地调节神经系统。
实验证明,气功入静过程中,大脑皮层处于特有的主动性(耗能减弱,储能加强)内抑制过程。入静对于高级神经活动功能有很好地修复和调整作用。
2. 气功养生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气功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是现代科学研究比较多的课题。
譬如,可以增加通气量,调节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次数,耗氧量下降,能量消耗降低等。
此外,气功特有的呼吸方式,加强吸气可以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加强呼气可增加副交感神经兴奋,这证明呼吸锻炼可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3. 气功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气功可增加胃肠蠕动动能,影响消化腺体的分泌功能。
气功的特殊呼吸运动,可增加大膈肌活动幅度,增加膈肌对胃肠的按摩作用。实验证明,练功后,可增加唾液淀粉酶分泌,食欲增加,影响改善。练功还可以调节胃液、胃酸、胆汁等消化腺系统,具有“抑抗扶弱”的双向调节作用。
4. 气功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这方面是最明显的,通过实验可明显观察到:
练功入静后,心率明显下降。而通过增加吸气运动,心率增加,通过加强呼气运动,心率降低。
练功入静或意守丹田时,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此外,气功练习对于血液成分,血液循环均有一定程度地调节作用。
5. 气功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刘贵珍时期,气功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研究还不够多。
主要是观察酮类固醇变化研究肾上腺皮质调节作用;观察皮质激素、血糖等变化。但也能够证明气功入静可调节内分泌系统。
现代西方对于此研究较多,包括入静冥想对于脑垂体、肾上腺等影响,甚至还有各种开发松果体的方法。
但,西方科学的研究方法往往会陷入某种具体的指标,不能整体把握,会忽略人作为一个生命体的整体观念,不如国学精、气、神的解读全面、准确。
卫昌国学
2025年8月
华泰国际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