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
抽象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寅”yín,指事字,本字作“矢”,“寅”字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甲骨文的“寅”字与“矢、黄”混用,出现了很多版本,但本质上都是“矢”。商末周初至战国晚期金文均繁化了箭矢的箭羽处,使得字形变得奇怪。楚简承袭西周字形,似双手握住箭矢。秦简将西周字形组合,最终讹作“寅”。造字本义:箭,继承“矢”字“远距离的、远处的、长的”的引申义。
展开剩余90%备注:
卜辞中,用于表示日期的“寅”字常与“矢、黄”混用。笔者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就像“甲、乙、丙、子、丑、卯”等,其本身都有各自的造字逻辑和使用语境。又因这些字的特殊性,而被借用于计数符号,更是丰富了商时期的计数上限。
甲骨文的“寅”字字形集“矢、黄”的元素于一身,后又衍生出一些新字形。西周及其后的“寅”字更是继承了商晚期所衍生出的新字形,将表示区域的“囗”及“矢”字三角符号的底边“一”分解作“双手”。这源于一些甲骨文的“矢”字被繁化的箭羽处,使商末后人误认为其所指“双手符号”,但这样繁化箭羽处的“矢”字在卜辞中占比较少。楚简更是无一例外地均作“双手形”,而秦简的“寅”字却迂回至近似“黄”的字形,并将“矢”字的三角符号转化作“宀、一”。
寅字甲骨文各种写法
受商末周初变体“寅”的影响,“寅”及个别“寅旁字”的字义与“双手”有关。甲骨文中,由“双手符号”组成的字除表义“共同、作工”外,还可表义“恭敬、奉上”等。在《尚书·无逸》:“…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中,“寅”字即表义“恭敬”。虽然说,这种用法是错的,但受商末周初变体“寅”的影响,产生这种字义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多数“寅旁字”仍继承“矢”字“长的、远处的、远距离的”的引申义而造,如“演、螾、殥、瞚、蔩”等。
“寅”字在卜辞中作为干支纪日的使用率极高,又因其本字“矢”及指事字“黄”的使用率也较高,再加上三者时常混用,这使得辨识“寅”字其他用法的难度大大提升。虽偶见“師某”的用法,但“某”在其中指“矢、寅、黄”中的哪一个也未可知。而且,用作地名的字也无法深究其字义。
现代汉字的字义主要靠历史传承,传错了的就增加一层字义,有的字义让人匪夷所思多是字形讹变所致。
通过对比这些繁化箭羽处的“矢”所在的卜辞后,无一例外的均作干支纪年。这也说明,繁化箭羽版的“寅”字本为“矢”。
扩展阅读:
“寅”的甲骨文:(仅列繁化箭羽版)
合集35558:“癸丑卜□貞王旬亡□在五月甲寅彡日”
合集35631:“…寅卜…賓仲丁□…亡尤”
合集35655:“…卜貞旬亡□…王
…在正月甲寅彡戔…”
合集35657:“癸丑卜□貞王…亡□在四月甲寅彡”
合集35696:“…旬亡□王
…寅翌羌甲”
合集35706:“癸丑卜貞王亡□在八月甲寅彡羌甲”
合集35728:“庚寅卜貞王賓南庚彡亡尤”
合集36691:“戊寅卜貞王□于召往来”
合集36699:“戊寅卜貞王□召往来”
合集36744:“戊寅卜在…貞…步…亡災”
合集36928:“癸丑王…旬亡□…曰大吉…月甲寅…”
合集38776:“丙寅卜貞王今夕亡□”
合集38826:“甲寅卜貞王今夕亡□”
合补11022:“丙寅…武丁…兹用”
花004/2:“甲寅,歲祖甲白豭一”
古文释义
【唐韻】弋眞切【集韻】【韻會】夷眞切,从音夤。
【說文】寅,髕也。【徐曰】髕,擯斥之意。正月陽氣上銳,而出閡於宀也。臼,所擯也,象形。今作寅,東方之辰,一曰孟陬。
【前漢·律歷志】引達於寅。
【爾雅·釋天】太歲在寅曰攝提格。
又【玉篇】演也,敬也,强也。
【書·堯典】寅賔出日。【註】寅,敬也,以賔禮接之。出日,方出之日。蓋以春秋之旦,朝方出之日,而識其初出之景也。
又【舜典】汝作秩宗,夙夜惟寅。【註】言蚤夜敬思其職也。
又【臯陶謨】同寅協恭和衷哉。【註】謂當同其寅畏,協其恭敬,使民彝物,則各得其正也。
又【廣韻】以脂切【集韻】【韻會】【正韻】延知切,音夷。義同。○按《說文》寅訓髕也,夕部夤訓敬惕。今諸書寅字兼敬惕義。寅夤二字古疑通。
古文出处
《墨子·所染》:范吉射染於長柳朔、王胜,中行寅染於籍秦、高彊,吳夫差染於王孫雒、太宰嚭,知伯搖染於智國、張武,中山尚染於魏義、偃長,宋康染於唐鞅、佃不禮。
《尚書·皋陶謨》:同寅協恭和衷哉!
《春秋繁露》:正日月朔於營室,斗建寅。
《白虎通德論·五行》:少陽見寅,寅者,演也,律中大蔟,律之言率,所以率氣令生也。
《新序·雜事一》:中行寅將亡,乃召其太祝,而欲加罪焉。
《中論·夭壽》:荀氏以死而不朽為壽,則《書》何故曰:『在昔殷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寧。』
《論衡·偶會》:正月建寅,斗魁破申,非寅建使申破也,轉運之衡,偶自應也。
《太玄經·太玄數》:三八為木,為東方,為春,日甲乙,辰寅卯,聲角,色青,味酸,臭羶,形詘信,生火,勝土,時生,藏脾,侟志,性仁,情喜,事貌,用恭,撝肅,徵旱,帝太昊,神勾芒,星從其位,類為鱗,為雷,為鼓,為恢聲,為新,為躁,為戶,為牖,為嗣,為承,為葉,為緒,為赦,為解,為多子,為出,為予,為竹,為草,為果,為實,為魚,為䟽器,為規,為田,為木工,為矛,為青怪,為鼽,為狂。
《孔叢子·公孫龍》:李寅言曹良於平原君,欲仕之。
《蔡中郎集·曆數議》:元和二年二月甲寅制書曰:「朕聞古先聖王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奉天時,史官用太初鄧平術,冬至之日,日在斗二十二度,而曆以為牽牛中星。」
《管子·揆度》:自言能治田土而不能治田土者,殺其身以釁其社,自言能為官而不能為官者,劓以為門父,故無敢姦能誣祿,至於君者矣,故相任寅為官都,重門擊柝不能去,亦隨之以法。
《司馬法·天子之義》:殷曰寅車,先疾也。
《周髀算經·卷下》:夏至晝極長,日出寅而入戌。
《淮南子·時則訓》:孟春之月,招搖指寅,昏參中,旦尾中。
《呂氏春秋·當染》:范吉射染於張柳朔、王生,中行寅染於黃藉秦、高彊,吳王夫差染於王孫雄、太宰嚭,智伯瑤染於智國、張武,中山尚染於魏義、椻長,宋康王染於唐鞅、田不禋,此六君者所染不當,故國皆殘亡,身或死辱,宗廟不血食,絕其後類,君臣離散,民人流亡,舉天下之貪暴可羞人必稱此六君者。
《史記·秦本紀》:四年正月庚寅,孝公生。
《春秋左傳》:三月,鄭伯使宛來歸祊,庚寅,我入祊。
《逸周書·祭公解》:天子,我丕則寅哉!
《國語·晉語九》:吾將往焉,若見壘培,是見寅與吉射也。
《吳越春秋》:今年十二月,戊寅之日,時加日出。
《越絕書·計倪內經》:計倪對曰:「從寅至未,陽也。」
《戰國策》:文張善宋,惡公子牟夷,寅然。
《鹽鐵論·論菑》:春生夏長,故火生於寅木,陽類也。
《春秋穀梁傳》:秋,七月庚寅,楚子軫卒。
《春秋公羊傳》:庚寅,日中而克葬。
《漢書·王莽傳中》:今阨會已度,府帑雖未能充,略頗稍給,其以六月朔庚寅始,賦吏祿皆如制度。
《前漢紀》:皇帝五月丙寅即位。
《東觀漢記·補遺》:建武乙未、元和丙寅詔書,下宗廟儀及齋令,宜入郊祀志,永為典式。
《後漢書·天文中》:閏月甲寅,辰星入輿鬼。
《竹書紀年·太戊》:三十五年,作寅車。
《穆天子傳·卷一》:戊寅,天子北征,乃絕漳水。
《古三墳》:曰:曆起甲寅。
《楚辭·離騷經》: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焦氏易林·大壯之》:離:築室水上,危於一齒,丑寅不徙,辰卯有咎。
《京氏易傳·䷵歸妹》:寅中有生火,亥中有生木,巳中有生金,申中有生水,丑中有死金,戌中有死火,未中有死木,辰中有死水。
《說文解字·艸部》:从艸寅聲。
《爾雅·釋詁》:肅,延,誘,薦,餤,晉,寅,藎,進也。
《釋名·釋天》:寅,演也,演生物也。
《黃帝內經》:歧伯曰:寅者,正月之生陽也,主左足之少陽。
《難經·經脈診候》:然:男子生於寅,寅為木,陽也。
《傷寒論》: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
来源:汉字历史
发布于:北京市华泰国际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