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破伤风日
每年9月第二周周日
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日
是 “中国破伤风日” ,
2025年9月14日是“中国破伤风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双0行动,让破伤风成为历史。
旨在提高公众对破伤风的认识,
增强预防意识,
共同推动破伤风防治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发生跌倒、擦伤、碰伤,不论伤口大小,都应该多加注意。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展开剩余75%75岁的刘大爷在院子里修剪树枝时,不小心被锋利的电锯割伤了两根手指,刘大爷因自觉伤口较小仅在家中用酒精进行了简单处理,然而10天后,他发现身体发紧的情况愈加严重,医生诊断刘大爷患上了破伤风并立即将他转进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治疗。耽误了10天时间,导致病情演变得如此严重,这让刘大爷和家人都十分悔恨当初没有及时到医院就诊。
破伤风,这个看似遥远的疾病,实则可能因一个小小的疏忽就悄然而至。
接下来,就让我们为您揭开破伤风的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是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经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并产生外毒素而引起以全身骨骼肌持续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中毒性疾病。
破伤风杆菌几乎无处不在,芽孢作为其休眠体,消毒液和高温都很难将它消灭。
破伤风病死率较高,即便经过综合性的治疗,在全球范围内破伤风的病死率也在30%-50%。在没有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将达到100%。
二、破伤风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分为三个类型:
1、全身型破伤风
全身肌肉疼痛性痉挛,进一步可出现张口困难、苦笑面容,以致牙关紧闭,颈僵硬、角弓反张、板状腹等。
2、局部型破伤风
表现为伤口附近区域的单个肢体或身体某一部位发生强直性和痉挛性肌肉收缩。
3、头部型破伤风
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和颅神经麻痹表现,常伴有牙关紧闭。颅神经麻痹最常见为面神经麻痹。
三、如何预防破伤风?
我们应该了解伤口的分类从而判断是否需要打针并且打什么类型的针来治疗和预防。
1、清洁伤口
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少的区域伤口;在伤后立即得到处理的简单伤口(如刀片割伤)。
2、不洁伤口
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多的区域(如腋窝、腹股沟及会阴等)的伤口;超过6小时未处理的简单伤口。
3、污染伤口
被污物、有机泥土(如沼泽或丛林的土壤)、粪便或唾液(如动物或人咬伤)污染的伤口;已经感染的伤口;含有坏死组织的伤口(如发生坏疽、火器伤、冻伤、烧伤等)。
2024年6月13日,中华预防医学会发布了中国首个《破伤风高风险人群主动免疫制剂使用专家共识》。
共识中提到我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DTP疫苗(白喉(D)、新生儿破伤风(T)、百日咳(P)三种疫苗的联合制剂(简称DTP)),1978年DTP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因此,我国46岁以上人群绝大部分为破伤风疫苗免疫空白人群。
在此,长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大家:“勿以伤小而不防”,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伤口一定要及时清洁,并在需要时积极接种疫苗哦。
发布于:北京市华泰国际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